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來到倫敦,怎麼能不到大英博物館朝聖

吃完豐盛的英式早()餐後,繼續今天文青之旅囉!

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及法國羅浮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地鐵:

King’s cross St. Pancras →→→ Hoborn →→→ British Museum (10 min)

                                     Piccadilly line           步行

看看地鐵站的壁畫,就知道這個世界知名的景點!

走出地鐵站,沒有特別明顯的指標,也沒有特別誇張的招牌

博物館隱身在街道裡,彷彿只是隱身在社區裡的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建築而已,

隱隱約約感覺到街道的氣氛,都特別的學術

遊客頗多!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可追溯至1753年,身為醫生與植物學家的Hans Sloane爵士將個人的收藏品捐贈給國家,包括各種物品、書籍、手抄書、版畫、素描等。英王喬治二世於同年批准大英博物館法案,博物館於1759115日正式在蒙塔古宅邸對大眾開放,

1824年博物館將美術館移出促成國家藝廊成立;

1880年將自然史移出設立自然史博物館;

1973年圖書館部與其他圖書館另組成新的大英圖書館,於1998年正式啟用。

至今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已突破700萬件。

1樓左側主要展示古埃及、希臘、羅馬與西亞等大英最珍貴的收藏品,

2樓則展出東方國家、英國、及其他各國珍藏。

http://www.britishmuseum.org/

迎賓大廳 20002月落成的大中庭是由諾曼‧佛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所設計,

2003年慶祝大英博物館落成250周年,增建了壯觀的玻璃天幕。大廳內匯集禮品店、咖啡廳、餐廳等,正中央設有閱覽室。

先來服務台索取博物館平面圖,事先規畫參觀路線。

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建議捐獻£1.0

整個展區實在太大了,按照編號一間一間開始吧!

依我薄弱的記憶力,以及查詢書上介紹與官網提供的資料

大概記錄一下看了些什麼

http://www.britishmuseum.org/visiting/floor_plans_and_galleries.aspx

首先從最著名的埃及館開始

**埃及館古埃及館為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最有名氣的部門。如巨大的法老王雕像、精美的壁畫、木乃伊、人形棺木、死亡之書與羅賽達石碑等,收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galleries/ancient_egypt/room_4_egyptian_sculpture.aspx

**羅賽達石碑 The Rosetta Stone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17997月拿破崙軍隊在尼羅河三角洲上的羅賽達村郊外發現,法軍戰敗後,石碑由英國接管,於1802年運抵英國,以英王喬治三世的名義捐給大英博物館。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分別是埃及象形文、埃及草書與古希臘文。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成為解讀古埃及語言與文化的關鍵。石碑高114.4公分、寬72.3公分、厚27.9公分,由托勒密王朝時期的祭司製作,紀念當時13歲的法老王托勒密五世登基一周年,內容是對國王的歌功頌德。

Colossal limestone bust of Amenhotep III

**阿蒙霍特普三世頭像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阿蒙霍特普三世有古埃及拿破崙之稱,在位的38年為埃及18王朝的全盛時期。並修建了包括盧克索的門農巨像及阿蒙霍特普神殿等宏偉建築。

右:Red granite statue of Sobekemzaf I;這些石雕像比我的身高還高

左:Colossal granite head of Amenhotep III阿蒙霍特普三世頭像(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右:Quartzite statue of Ankhrekhu

Granodiorite seated statue of Amenhotep III

阿蒙霍普特三世座像(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一個轉身來到西亞館

**西亞館以西元前3500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跡為主,最早建立城市的蘇美人、最早建立帝國亞述人等,兩河流域經歷不同部族與政權的輪替,創造楔形文字與諸多精美王宮、神殿、雕刻、神像、工藝品等。

Assyrian sculpture and Balawat Gates ((Assyria: Nimrud (Rooms 7–8))

**尼姆魯宮殿城門 (西元前883~859 / 6號展間)

西元前879年亞述納西拔二世(Ashurnasirpal )遷都卡拉(Kalhu),現名尼姆魯德(Nimrud),亞述王國的宮殿大門通常都為有一對守護石雕神獸,保護城堡免受惡魔侵襲。尼姆魯德宮殿城門的守護神獸為帶翼人首獅身像,雕像的5條腿從正面看是堅定戰力的姿態,從側面看是昂首闊步走的姿態,佩戴的繩索則象徵守護的精神,城門是在1845~1851年間由英國人Austen Henry Layard所發掘。

剛好和路過的小妹妹對比一下,巨大的石雕門

整塊大門都挖下來….

Stone panel from the North-West Palace of Ashurnasirpal II

**獵獅浮雕 ((Assyria: Nimrud (Rooms 7–8))

從尼魯姆德城出土,位於亞述納西拔二世宮殿的西北邊。狩獵獅子是美索不達米亞非常古老的皇家傳統,被視為表達國王勇氣與智慧的象徵。

下:Stone relief from the throne room of Ashurnasirpal II

整塊牆壁挖下來,是怎麼搬的?

身材健美的各式希臘石雕,在歐洲不穿衣服好像也沒什麼奇怪的!?

真是個會讓人害羞的區域

Statue from the Nereid Monument,整個神殿通通搬回來,也不奇怪了!

**涅瑞伊德紀念碑 (Nereid Monument (Room 17))

建於古時的Xanthos (今土耳其西南部),獻給當時統治者Erbinna家族的紀念墓廟,建築形式受雅典娜衛城愛奧尼亞式神殿的豪華裝飾影響,底座的浮雕為希臘與波斯之戰的畫面。在列柱間3尊無頭雕像應該是海神涅羅士(Nereus)和朵莉絲(Doris)的女兒們,被通稱為涅瑞伊德 (Nereid, 海洋女神)

 

Greece: Parthenon Room 18:雖然頭都不見了,但身體的姿態依然優美

Greece 1050–520 BC (Room 13):展示一些希臘的可愛雕像,類似現在的小玩偶

右上:Bronze figure of a running girl          左下:Bronze reclining banqueter

右下:Faience figure of a swimming girl    

左上:Red-figured drinking horn (rhyton), signed by the potter Sotades

(Greece: Athens and Lycia (Room 15)

左:Terracotta scent bottle in the form of a fat, squatting man

左右兩邊的身材剛好成對比呀!哈哈

右邊這尊雕像的衣服皺摺相當細膩,腳指頭的部分也很精緻,好美

 

Room 18: Greece: Parthenon

神殿四周的梁柱上有許多浮雕版,此幅描繪希臘人與半人半馬獸對戰的場景。

這是,希臘神話在打架嗎?打架怎麼可以抓頭髮、踹GG….

**帕德嫩神殿  艾爾金大理石雕刻群 Room 18: Greece: Parthenon

     Parthenon為古希臘雅典衛城中最大的一座神殿,其多立克柱式的建築與優美的雕刻被視為古希臘建築與藝術發展的頂端。神殿於1687年威尼斯軍隊入侵時受到砲火的嚴重毀損,1806年艾爾金伯爵將神殿部分保存下來的雕像移走,在1816年將大部分賣給大英博物館,1983年希臘政府積極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雕像,至今尚未成功。

看到這邊,整塊搬回家,也不覺得奇怪了

奇怪的是,怎麼雕像上的頭怎麼都不見了?

博物館開放讓大家臨摹作畫,還大方讓民眾拍照

真是非常非常的大器

可以看到不少人,自備椅子就畫起來了

又回到4號展間的上半段

Giant sculpture of a scarab beetle 神鬼傳奇裡會咬人的小黑蟲

**聖甲蟲巨型雕像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花崗閃長岩聖甲蟲雕像,高91.5公分、寬152.5公分,為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的遺跡。古埃及聖甲蟲代表重生,被視為與太陽升起密切相關。聖甲蟲其實是一種糞金龜,經常可在埃及的壁畫中發現,也常被放置在木乃伊胸前做為護身符。

又是一連串的法老石雕,主要都是讚揚法老的含意

 

左:Bronze figure of a seated cat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蓋亞‧安德遜之貓 (西元前600 / 61號展間)

這尊青銅材質的座貓,高43公分、寬13公分,來自古埃及Saqqara地區。在古埃及貓被認為是女神帕斯特特(Bastet)的神聖化身,可以保護他們,若家貓死亡都會被製成尊貴的貓木乃伊,送到特定的貓木乃伊墳場或帕斯特特神殿。此尊雕像佩戴著黃金耳環與鼻環,脖子上還有銀製項圈描繪太陽神之眼的護身符,眼球孔應該有以石頭或玻璃製成的眼珠。

右:Granite statue of Amun in the form of a ram protecting King Taharqa

**公羊守護國王塔哈爾卡雕像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106公分、長163公分、寬63公分的巨大花崗岩雕像,為主神阿蒙(Amun)化身為公羊保護國王塔哈爾卡(Taharqa)的形象。這個雕像來自國王塔哈爾卡在努比亞的卡瓦(Kawa)興建的神殿。

看看石雕,不認得誰是誰了!

Statue of Ramesses II

**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埃及第19王朝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的巨大花崗岩雕像,高2.67、寬2.03公尺,僅存頭部與半截上身,1816年由Giovanni Belzoni取自底比斯(Thebes)的拉美西斯葬祭神殿,1818年由大英博物館買下。右胸的圓孔是18世紀末期拿破崙遠征埃及的軍隊造成的,頭頂被削掉的一部份是象徵法老王尊榮的眼鏡蛇王冠。拉美西斯二世為古埃及法老王中最著名的一位,在位達67年,熱中戰爭與建築,發動一系列的遠征,在各地留下許多知名建築,最著名的為阿布辛貝爾(Abo Simbel)神殿與路克索(Luxor)神殿。

迅速的看完一樓的展區,又回到大廳中央

轉往二樓的展區看看,一樓的另一個角落,有賣各種輕食

Ancient Levant (Room 57–59):這兩隻大眼睛,還蠻可愛的

左:Statue of Idrimi

 

一轉身又來到埃及區,很明顯的遊客多了起來

這可是整個館藏的重頭戲,大量的木乃伊登場 

左上:Granite lid of the sarcophagus of Setjau, Granite sarcophagus of Pahemnetjer

右上:Black granite statues of Sekhmet

**賽克麥特女神雕像(Egyptian sculpture (Room 4))

     獅頭女神賽克麥特(Sekhmet)的花岡岩雕像,有坐姿與立姿兩種型態。一般認為雕像來自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位於底比斯的神殿,應有365座,用以安撫女神,避免災難發生。

Egyptian life and death:the tomb-chapel of Nebamun (Room 61)

左下:A feast for Nebamun,

右下:Surveying the fields for Nebamun, fragment of a scene from the tomb-chapel of Nebamun

一進到這個展區,感覺空氣中瀰漫著神祕與福馬林的味道

上:Coffin of Tpaeus

下:Mummy of Cleopatra from Thebes  裹屍布上還有精美的圖畫

Egyptian death and afterlife: mummies (Rooms 62–63)

前:Coffin of a woman

後:Painted mummy case of an unnamed man

 

其實真的不要想太多,帶著敬畏與慎重的態度來看

每具棺木上都有精美的裝飾與雕刻

能夠保存百年、千年以上,真的是很不容易呀

不過,誰會想的到,千百年之後他們會這樣躺在這讓人展示參觀呢!

這一尊有照X光,證實裡面真的還有

1底比斯的內棺 (Egyptian death and afterlife: mummies (Rooms 62–63))

     埃及第22王朝時代底比斯某位祭司的人型木棺,木棺頭部雖是男性的樣貌,頭部的裝飾卻又是女性的裝扮。

2Mummy of Hornedjitef (inner coffin)

還有各種墓室的裝飾品或陪葬品吧

左:Painted limestone statue of Nynofretmin

1Outer coffin of Bakenmut    數量真的是頗多,頗驚人的!看的我眼花撩亂

右:Gilded outer coffin of Henutmehyt

**女祭司海奴特梅絲特的鍍金外棺 (Egyptian death and afterlife: mummies (Rooms 62–63))     從底比斯海奴特梅絲特(Henutmehyt)的墳墓出土,應為埃及第19王朝的展物,是獻身給諸神之王阿蒙(Amun) 的女祭司的大型外棺。這個姿勢有著復活、再生的涵義在內。臉孔、胸前的環形護身符項圈與下方張開帶翅雙臂呈保護姿態的天空女神奴特(Nut),全都以金箔包覆裝飾,顯示出死者身分尊貴。天空女神翅膀上方的眼睛為赫魯斯之眼(wedjat-eyes),下半部的6個區塊,分別描繪赫魯斯的4個兒子及伊西斯與娜芙蒂絲女神的圖像,邊緣描繪著許多崇敬神祇的圖案。外棺的右側有2尊女祭司的內棺,其中一尊除了黑色頭髮外全身上下都包覆著華麗的金箔。

有些棺木上還貼著金箔,金光閃閃的樣子

下:Mummy of Cleopatra from Thebes

參觀的途中,還遇到一些韓國的觀光客

對著木乃伊品頭論足說:真的?這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的內心OS:對啦!真的,不會連這都要說是你韓國的吧!

放置木乃伊臟器的陶罐

下:Painted wooden canopic jars

**內臟保存彩繪木容器(Egyptian death and afterlife: mummies (Rooms 62–63))

    王權守護神赫魯斯 (Hurus, 鷹頭形象) 的兒子是保護死者內臟從身體移出到木乃伊化過程中職位較低的神祇,內臟被塗抹香油防腐並且包裹後,會放置在石製或木製的瓶子裡。從埃及第18王朝後,這些瓶蓋通常代表赫魯斯的4個兒子,分別是獵鷹頭瓶蓋,凱布山納夫 (Qebshenuf),內裝腸;湖榔頭瓶蓋,多姆泰夫 (Duamutef),內裝胃;狒狒頭瓶蓋,哈碧 (Hapi),內裝肺;人頭瓶蓋,艾姆謝特 (Imset),內裝肝臟。從第21王朝開始,這些內臟在瓶內木乃伊化後,會被重新放回死者體內。

在即將離開木乃伊展區的出口前

忽然看到地上一攤穢物,還有警衛與打掃人員在旁邊

~~該不會是有人看到吐吧!

木乃伊搭配嘔吐物的味道,還是趕緊離開吧!

離開埃及木乃伊,連石雕都可以拿來裝飾窗台,真有你的!

一些奇奇怪怪的雕像,它一定是有某些特殊意義,是我不瞭解而已!

左上:The Mold gold cape (Europe and Middle East 10,000–800 BC (Room 51))

右上:The Mildenhall treasure (Roman Britain (Room 49))

羅馬時期的英國

上圖:The Portland Font (Europe 1800–1900 (Room 47)) 各時期歐洲的展品

右上:The Pegasus Vase (Europe 1800–1900 (Room 47))

右下:Marble figure of Anne Seymour Damer by Giuseppe Ceracchi(Europe 1400–1800 (Room 46))

歐洲的東西,很明顯的就是精緻與漂亮

精雕細琢,每樣東西都是皇室用的嗎?

左上:Chelsea porcelain 'Cleopatra' vases (Europe 1400–1800 (Room 46))

Stoneware bust of Prince Rupert (Europe 1400–1800 (Room 46))

一個英國的某位王子,看他的捲捲毛,我還以為是法國人

The Lewis Chessmen (Medieval Europe (Room 40))

中世紀歐洲的西洋棋,好可愛呀!

Clocks and Watches (Room 38–39) 鐘錶系列!展示各式精細的座鐘與掛鐘

左:The Mostyn, made by Thomas Tompion

Roman Empire (Room 70) Marble statue of the 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羅馬帝國的時期

真的真的,看得眼花花了

Etruscan world (Room 71)

Painted sarcophagus of Seianti Hanunia Tlesnasa  看起來像在玩平板的貴婦人

三顆頭,眼精怪恐怖的

這幾天在網上找資料的時候

發現竟然有這麼漂亮的展區沒看到

超級可惜的呀!!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galleries/themes/room_2a_waddesdon_bequest.aspx

終於時間也差不多了,博物館快關門了

看的我腳痠,眼睛也痠,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大英博物館有內建餐廳

http://www.britishmuseum.org/visiting/eating/great_court_restaurant.aspx

可以來吃個下午茶、歇歇腳

檸檬磅蛋糕+英式紅茶,大英的茶具組很有質感耶!

在博物館的餐廳吃下午茶,

細細回想剛剛所欣賞的文物

真不愧是大英博物館

即使已經待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也才看了大約一半的展品而已

從一開始的巨型石雕,到後面的小型雕飾或是古錢幣等

不覺驚嘆,英國人真的太狠,整個牆壁、神殿、大門、石柱

能挖就挖、能搬就搬,毫不留情

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或許英國人搬走也算是好事

至少他們還會妥善保管,細心維護,並且開放給大眾參觀

總比那些在戰火中飄零消逝的文物好多了

 

更可惜的是,我們竟然忘了去看亞洲區

忘了去看看被搬走的唐三彩、古卷、古佛像

好愚蠢啊!

下次去,可別忘了只顧著木乃伊了!

 

arrow
arrow

    肥歐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