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大三巴斜巷,一直一直往下走

要穿越重重的障礙,考驗著鼻子跟舌頭的穩定度

飄出濃濃蛋塔香的伴手禮店

熱切招呼著你來試吃的層層疊疊的肉乾塔店  

各式飲料店、小吃攤,想起來就流口水…..

到處都可以看到的超級連鎖手信店

連飯店裡都有設置專門店

幸好,我們踩著堅定的腳步突破了

大堂前地,主教座堂前的小廣場,豐富的節慶裝飾

還打造了一個耶穌誕生的馬槽,呈現出濃濃的聖誕節氣氛。

順著盧家大屋的巷子,走出來便是大堂前地

大堂,也就是聖母誕辰主教座堂

說真的,澳門的教堂還蠻多的ㄟ

這一帶的地上鋪滿地磚與小花圃,有裝飾的休閒公共空間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 Sé Catedral、Igreja da Sé  

    澳門主教座堂,俗稱大堂。始建於1622年,供奉聖母瑪利亞,灰白色外牆搭配綠色門框的新古典藝術風格,充滿歷史的厚重感。教堂的大鐘是為紀念葡王伯多祿五世榮登王位,由英國製造的。大堂除承擔教區中心工作外,以往歷屆澳門總督上任時,均習慣到這個教堂把權杖放到聖母的聖像旁,以象徵權力的神聖。

入口處的木製葡國屏風,小巧可愛的聖誕樹

主祭壇空間深遠,設計簡單,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

祭壇下面掩埋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為教堂帶來無限的榮光。

天花板為平頂,兩側牆上有高窗,基本上都是1937年重建時的設計

內部色彩以淡綠色為主,聖像以及彩色玻璃窗都是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氣派卻不顯奢華,屋外透進來的陽光,配上聖誕紅的裝飾

是一種很溫暖平靜的氛圍,我喜歡!

從教堂的正面,二樓的彩繪花窗

正值澳門的光影節,晚上還有點燈喔!

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公署 …… 辦公室總部的意思!

繞過一堆複雜的小巷弄

很顯眼的玫瑰堂,出現在眼前

粉嫩嫩的鵝黃色牆面,以白色線條勾勒裝飾

散發出濃濃的少女心,但是,正在裝修,沒有開放…………

玫瑰聖母堂 Igreja de São Domingos     

    1587 年由聖多明我會所建,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為「板樟堂」。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1929年起成為葡萄牙花地瑪聖母崇拜的重要聖地,每年5月13日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為澳門天主教重要活動之一。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

大殿在裝修,旁邊的聖物寶庫有開放

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踩著唧拐唧拐的木製樓梯,共有三層樓

展示著各種天主教的雕像、聖物等器具

很細緻的聖母像

一邊來秀秀;一邊在討拍拍

木製的屋頂與看得出歷史的斑駁大鐘

澳門的教堂這麼多,各家都有自己的大鐘

舊時的澳門是不是在此起彼落的鐘聲裡

以獨特的地位與生活方式,流轉到現在呢?

鐘聲已歇,取代的是各地遊客的喧嘩翻騰

時代與政治環境的腳步,舊時澳門風華似乎隨著鐘聲飄散在時間裡…

講那些太燒腦,還是吃東西比較實在啦!

雖然一直找不到廁所,但是找到了這個!

義順鮮奶—知名的雙皮兒燉奶  

姐姐的紅豆雙皮燉奶,粒粒分明,入口即化

我的基本盤,雙皮兒燉奶

表面上凝結成一層薄皮,奶味醇厚…..

坐下,點單,上菜,吃完,結帳!

從玫瑰堂出來沒幾步路,就是議事亭前地的範圍了

蛋黃色的葡式建築大樓,

我很好奇,樓下是店家,那樓上是用來幹嘛的?

議事亭前地 Largo do Senado    

    位處議事亭前,故而得名。上世紀70 年代,廣場中央新建一座噴水池,俗稱此地為噴水池,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右側為郵政局大樓與仁慈堂大樓;左側是一列三層高帶有行人走廊的新古典主義樓宇,建築色彩多樣,窗式各有不同。1993年起,地面鋪設波浪形圖案的黑白色碎石地面,搭配兩旁的紅黃綠的葡式樓房,極富歐洲異國特色。

不過人潮太多,加上為了聖誕節搭建的舞台

看不出來整個廣場的遼闊與波浪石磚地

只有滿滿的人潮與聖誕樹…..

我一定要在不是聖誕節的時候再來一次!

到底是住家?還是民宿?還是飯店?

很漂亮的仁慈堂大樓,又是周一休館,沒進去!

仁慈堂大樓 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1569年,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D. Belchior Carneiro) 創立澳門仁慈堂,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白色外牆與拱型的行人走廊,有一種安穩高雅的感覺。

複雜的聖誕節裝飾與絡繹不絕的遊客

感覺好昏頭,忽然間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

郵政大樓,妝點的花花綠綠

把原有的建築美學遮掩的亂七八糟的

郵政大樓與市政署之間的這條馬路

大約就是我們的忠孝東路+信義區吧!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很繞口的葡萄牙文翻譯

阿凡尼打~爹~阿娥妹打~哩背露~

很奇妙的是,巷弄裡竟是上坡的樓梯
樓梯下面是公共廁所,終於找到了啊!

民政總署大樓 Edifício do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Municipais  

    民政總署大樓(現市政署大樓)前身為市政廳,1784年由葡萄牙人修建的一座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大樓,成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議事公局大樓。白色外牆與墨綠色門窗,花崗石立面更顯莊重感,內部牆面腰部均貼有藍白色的葡國磁磚,是為典型的葡式裝飾,帶有明顯的南歐浪漫色彩。

一樓中間為門廳,兩側為展覽或公共空間

進入大廳後,還有一小層的拱型台階

頭頂的燈光裝飾閃亮閃亮的

穿過很繽紛的天井與很多很多的大媽

妝點得很聖誕風的迷你小花園

坐在一旁的小椅子歇歇腳,搭配旁邊的大媽嚷嚷聲

一點都不浪漫,越坐頭越痛啊!只能逃跑了….

隔著阿凡尼打~爹~阿娥妹打~哩背露~    

看著議事亭前的,地上的黑白波浪磁磚淹沒在人群中

揮揮手,晚上再來…..

轉到一旁的巷子裡,大哥的坐姿很港仔

把遊客甩在後面,忽然變得安靜許多

下午的路途繼續前進中…..

 

arrow
arrow

    肥歐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