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複習一下早上都去了哪些地方

聖安多尼堂→大三巴牌坊→玫瑰堂→聖母誕辰主教堂

議事亭前地→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堂→岡頂劇院→聖若瑟修院

雖然已經很認真在走了,但中間還是有一些細節遺漏

時間不夠,不能慢慢悠哉的探索,總覺得有些可惜 

不過,到這裡….才走了預定的2/3而已喔

離開聖若瑟修院,接著在隔壁的是聖老楞佐堂  

因為太近了,一個瞬間就到了大門…

跟剛剛的聖若瑟修院外觀實在太相像了,一時差點分不出來,

仔細看看頭頂的門牌標示不同

聖老楞佐堂

  始建於16世紀,外觀成形於1846年,為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華人稱為風信堂。以粵語諧音稱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教堂位在昔日的高級住宅區,所以外觀也顯得美侖美奐,華麗巍峨。其特徵是在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外牆以黃色粉刷,以白色線條裝飾。教堂聳立於高台之上,周圍綠樹環繞,清幽怡人。堂側花園內現存一座石十字架,底座刻著“INRI 1627 e 1811”字樣,可證其歷史悠久。

外觀呈現巴洛克風,內部為木製拱頂,與牆面交界處闢有圓洞,有自然採光和通風作用,天花板垂下的枝型大吊燈為教堂最華美的裝飾。主祭壇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描繪聖經題材的複雜圖案。主祭壇和兩側小禮拜室的屋頂都是半圓形的空間。

內部色彩處理採用對比關係,粉藍色的頂棚,黃色的牆面

以白色帶金色的線條勾勒點綴,兩側牆面有挖空的彩繪玻璃裝飾

豪華內裝,華麗顯目。

這一帶遊客真的很少,教堂的逸靜也不適合吵雜的觀光客吧

幾個教堂看下來,有些外牆斑駁,油漆脫落

或許澳門政府應該好好的檢視一下這些老教堂,加以維護

這不只是代表澳門的觀光要點

也是代表整個澳門地區特殊地位與中西文化的歷史啊

離開了聖老楞教堂,繼續直直的往下走

這時的我們已經腳痠腿軟,頭痛到不行啦!

是的,然後又忘了拍大門,就直接衝進來了

http://www.wh.mo/mandarinhouse/cn/   

鄭家大屋     

  位於媽閣街側,是澳門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民居建築群,現佔地4000平方米。大屋具有廣東傳統民居的特徵,並且融合了許多外來文化,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中國近代名人鄭觀應就在此完成舉世聞名的著作《盛世危言》。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之父鄭文瑞始建,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八年,即1869年。

鄭觀應及其兄弟陸續修建,規模不斷擴大。

大屋直接面向內港的坡地,視野開闊,景觀獨好。

重新修復後的月門,很有中式的情調

彷彿玄關的概念,進門就到人家家裡作客了

鄭家大屋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大小房間有六十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四散,各自發展。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出現七十二家房客景象。

超出負荷的使用,年久失修與祝融使得建築飽受摧殘,造成很大的損壞。當2001年政府取得該物業時,超過八成以上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且擅自改建嚴重,雖然建築物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但仍有部份區域已模糊難辨。

穿過月門便是長長的轎道,有點停車場的概念

乘著轎子到此處,來拜訪的達官顯貴就該下轎囉

轎伕、隨從門就在此泊車等候

兩層樓的主屋分為慶餘堂與積善堂,兩座四合院式的建築,以大內院相連,做兩進深三開式,並以水巷分隔。外牆均有泥塑浮雕裝飾,牆基則由花崗石砌築而成,入口自外牆往內凹,表示其重要性,門框更以兩重花崗石為材料設計,而室內則作一般傳統中式設計。

  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公尺,依序佈置了大門建築、僕人房區及主門樓後的兩座並列的合院式建築。主體均以青磚為主要材料,主入口位於東北方向與主建築群分離,而主屋群的入口則面向西北。

我們一整天下來,走的腰痠腿疼的

忍不住在大屋前庭上的長椅上小睡一會

還來不及幻想著當時門庭若市的大戶官家生活

就被一群喧擾的大媽喳喳呼呼的驚醒

入內還有一層一層的屏風,保護主人的隱私

有別於傳統的中式建築,主要的廳堂設在二樓,寬大的落地窗戶,可盡攬內港風光。

橫樑上掛有餘慶牌匾,為鄭觀應之父鄭文瑞之堂號

廳內四柱上掛有楹聯以及牆頭上的彩繪壁畫,說明此屋為鄭家的主屋。

大會議室集合,大家來開會囉!

二樓的廊道的窗戶開的頗大

相當重視採光與通風良好

往下看,剛好有央視的節目再進行採訪

建築雖主要以中國形制構建,但卻處處表現中西結合之特色,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結構、建築材料、檐口、牆體的彩繪及泥塑淺浮雕、內院中多樣的窗戶,以及大門內凹的處理手法等;而西方或外國影響的展現於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戶的式樣,以及外牆之抹灰等。

2001年,澳門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重新修建

但可惜,內裝已經是完全的仿古擺設,特別的新穎呢!

少了一點歷史古蹟的感覺

一直覺得這個角落是電視劇裡的客棧

來啊~ 小二~ 給我上好酒好菜….

兩個主屋之間有內門相通

感覺是個大家族,相親相愛的生活著

採光良好的四方天井

看了很多大廳、飯廳、會議廳

忽然很好奇,太太小姐門的房間在哪?

屋內的陳設似乎有點少了什麼….

主屋後院的狹小巷道,與主屋稍微保持點小小的距離

我猜應該是當時的僕人或是員工的居所吧

穿過這長長的暗道,僕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伺候老爺少爺們辦公接待訪客、服侍夫人小姐更衣餵食

古代人的生活真是忙忙碌碌啊!

時間過去,老屋凋零,熱鬧的場景只能映襯在斑駁牆壁上了

老屋外面又是一個小型的廣場

亞婆井前地也是屬於世界遺產的歷史城蹟之一

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可見亞婆井對本地葡人具有重要的意義。附近一帶仍然保留許多西式建築,充滿南歐風情。

 

接下來….還有一個重要的景點!

繼續加油!

arrow
arrow

    肥歐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